名师示范课④ | 聚焦真题核心,突破复习难点——高三物理一轮复习示范课
名师,是教育改革的先行者与课堂实践的引领者。他们的深厚积淀与创新理念,将为教研教学工作注入鲜活的思想活水。学校教务处联合名师工作室正式推出【名师示范课】系列活动,旨在以最高水平的课堂示范,立体展现前沿教学艺术与高效课堂范式,为我校教师提供触手可及的卓越标杆。
本期名师示范课,孟老师带来以“牛顿运动定律中关于连接体问题中的临界问题”为主题的高三物理一轮复习示范课,旨在帮助学生熟练运用整体法与隔离法构建解题模型,并通过讲练结合的方式,将知识内化为实际的分析与解题能力,从而提升综合科学素养,为高考备考打下坚实基础。

孟老师 / 中学高级教师
-
中学高级教师,从事高中物理教学41年
-
连续三届荣获合肥市高中教学成果二、三等奖
-
2023年荣获长丰县中小学、幼儿园教研先进个人
-
担任重点班班主任28年,所带班级高考成绩多次获市级表彰
课堂展示
本节课围绕牛顿运动定律中的“连接体临界问题”展开,重点讲解了“恰好相对静止”和“恰好分离”两类典型临界状态的分析方法。孟老师通过高考真题及典型例题,系统梳理了整体法与隔离法的应用,帮助学生掌握临界问题的解题思路与步骤,提升对牛顿运动定律的综合理解与应用能力。

教学设计亮点
1.以高考真题为切入点:通过2025年安徽高考题引导学生回顾整体法与隔离法,激活了学生的前置知识,更让他们在熟悉的题型中重拾信心,为后续挑战更复杂的临界问题搭建了平滑的“知识脚手架”,实现了从旧知到新知的自然过渡。
2.聚焦核心问题:围绕“恰好相对静止”这一典型临界状态,通过层层设问、逐步剖析,如改变加速度方向探讨临界条件的变化。这种“伤其十指,不如断其一指”的策略,确保了教学深度,让学生有充足的时间彻底理解和消化一类问题的本质,而非浅尝辄止。

3.讲练结合:在方法讲解后,安排同类实例进行分组练习,强化学生实际操作能力。这种启发式教学极大地激发了学生的思维活性,使大部分学生都能跟随问题节奏积极参与,课堂气氛活跃,真正实现了“让学生动起来”的教学目标。
4.注重思维引导:通过分情况讨论、受力分析图绘制、方程列写等环节,培养学生严谨的逻辑思维,让学生能够趁热打铁,将刚学到的解题思路和技巧转化为实际的操作能力,从而达成了从“听懂”到“会做”的关键一跃。

知识难点突破
临界状态识别:明确“相对静止”与“恰好分离”的关键条件,如静摩擦力达到极限、相互作用力为零等。
受力分析的系统方法:引导学生分情况讨论加速度对受力的影响,例如小球在斜面上“飘起”的临界条件。
整体法与隔离法的灵活运用:通过分离瞬间的加速度一致性、内力突变为零等特征,帮助学生理解临界状态的力学本质。
学生感悟
以前一遇到临界问题就害怕,孟老师通过一步步引导,让我明白了如何找到临界条件,现在解题思路清晰多了。
——高三(12)班李同学
例题拓展部分特别有帮助,通过对比不同情况下的受力变化,我对“恰好相对静止”的理解更加深入。
——高三(12)班程同学
总结展望
本节公开课不仅是高三物理一轮复习的关键一环,更是一次富有成效的教学示范。孟老师以其深厚的教学功底,成功地将“临界”这一抽象概念转化为学生可理解、可掌握的思维工具。我们期待,本次课程中所蕴含的“聚焦核心、深度剖析”的教学理念,能够如同一颗种子,在未来的复习教学中持续生根发芽。也希望同学们能将这节课所习得的分析方法与解题信心,内化为攻坚克难的利器,在后续的复习中举一反三,不断突破,最终在高考中取得优异的成绩,为人生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石。
今后,学校将组织“名师面对面”交流活动,旨在搭建家校共育的桥梁。我们诚挚地期待并欢迎各位学生家长届时能走进校园,与我们的名师团队零距离沟通,共同探讨学习方法,助力孩子成长。让我们携手,为孩子的美好未来共同努力!
分组练习让我有机会动手实践,孟老师的细致讲解让我意识到,原来临界问题也可以通过系统方法轻松突破。
——高三(12)班朱同学